8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格局逐步建立。
十年来,对外旅游交流合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形成了突出亮点,凸显了中国风范。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为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注入了发展新动能、形成了发展新优势。十年来,利用旅游活动在对外交往中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为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广和践行上,对外旅游交流合作发挥了独特作用。过去十年,我们力图在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化在对外旅游交流合作的生动实践中。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一道,不仅夯实了国际旅游交流合作的市场和产业基础,开拓出更多的创新空间,还创造出良好的交流合作氛围,增进了各国民众间的相互了解和彼此信任,深化了中国与世界的理解和互动,有力地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疫情发生之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超过3亿人次的跨境旅游交流规模,特别是出境旅游以其巨大规模和发展速度引起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从2012年至2019年,我国出境游客人数从8000多万人次增长至1.55亿人次,增幅高达86%。中国游客和企业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频密接触和旅游交往,有利于更加直接、形象地传播中国政策、国情和民生。通过对外旅游交流合作,结交了好伙伴,发出了中国好声音,树立了中国好形象。
随着对外旅游交流合作的深化,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企业也在全球范围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更加积极作用,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的旅游利益公约数越来越大。在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香山旅游峰会、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等自主国际平台上,在金砖、APEC、上合组织等重要旅游合作机制中,通过汇集“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扶贫、旅游促进和平”等共识促成了更公正合理的行动规则,为国际旅游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持续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合作,中文成为世界旅游组织官方语言,推动国际旅游规则朝着更加公平、正义、多元、开放的方向发展。广泛开展旅游人力资源培训,包括旅游发展、旅游减贫等在内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图们江地区开发合作以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框架,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旅游合作逐步得到加强,与周边国家签署旅游合作谅解备忘录,稳步推动了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
在高质量的全方位开放上,对外旅游交流合作走得稳健又精彩。过去十年,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坚持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并重,主动开放和共同开放同行。不仅将国内政策支撑体系和国际协调机制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也从更高标准的开发视角审视国内区域协同发展,力图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种市场,为“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等提供高质量服务。
十年来,中国深度参与重要国际旅游组织以及APEC、金砖、G20、亚信等多边合作平台工作,特别是创建了世界旅游联盟、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和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等以中国为主场的国际旅游组织,提升了我国的旅游国际话语权。加强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亚太旅游协会等重要国际旅游组织的交往与合作,举办了一系列影响力强的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活动。通过持续促进“一带一路”旅游交流和推动实施亚洲旅游促进计划,与多个国家或地区签署旅游谅解备忘录或合作协议,有效消减了签证、语言环境等障碍,优化了对外旅游交流合作的制度环境。通过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旅游分委会、中日韩与东盟(10+3)旅游部长会议等高级别会议,旅游业在中国与湄公河流域、东北亚区域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国际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年来,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合力,加大了对外旅游宣传推广力度,提升了入境旅游便利化程度和涉外旅游接待服务水平,为更多境外游客了解中国、到访中国创造了良好条件。持续推进了出境文明旅游宣传教育,提高了相关从业人员文明素质、强化公民文明出游意识,出境旅游正在成为展示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
高质量的全方位开放还突出体现在合作的包容性和可持续上,合作的务实推进需要充分考虑到参与方的具体情况和各自的诉求。在“一带一路”旅游交流合作方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建立和推动了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中俄蒙等一系列双多边旅游合作机制,举办了中俄、中韩、中印、中国—中东欧、中瑞、中哈、中国—东盟等旅游年及系列活动,并且在政策沟通、市场规范、人员往来、旅游企业合作和便利化推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旅游研究院)
责任编辑:胡梦音
Keyword: 中国文化